美團大模型產品轉正實習面經(jīng)(已offer)
美團大模型產品轉正實習面經(jīng)(已offer)
需要內推的小伙伴可以用下面的內推碼哦
美團2025屆春季校園招聘暨2026屆暑期實習(可轉正)啟動啦
帶【轉正實習】的為26屆暑期實習崗
招聘崗位:技術類、產品類、商業(yè)分析類、零售類、運營類、設計類、市場營銷類、職能類、金融類、銷售、客服與支持類、綜合類等
工作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、香港、廣州等諸多城市
內推鏈接:https://zhaopin.meituan.com/m/campus?zp-from=hiring-campus-bole-elephant&staffSsoId=23765171
內推碼:RXB7BM8 (簡歷優(yōu)先篩選,流程加速推進)
美團大模型產品轉正實習面經(jīng)(已offer)
先說結論:整體看美團的大模型產品面試非常偏技術導向,面試官的水平很高,對項目的技術細節(jié)和商業(yè)化思路追問的非常細致,面了50分鐘左右;需要大家掌握基本的ai技術,對自己所做的業(yè)務細節(jié)有足夠的了解、對未來商業(yè)化的路徑有思考;我下面的面經(jīng)拆解也會分成技術常識題和項目細節(jié)兩個大部分
一. 自我介紹在面美團的轉正實習之前我只有一段中廠的ai產品實習,并不是很突出;所以我從經(jīng)驗(也就是過去的實習項目)和能力(自己的能力如何和ai產品對口)兩個維度介紹了自己,面試官挺感興趣的,所以后續(xù)問題基本是在追問這兩個部分
二. 項目細節(jié)題
1. 你們業(yè)務這個垂類大模型是怎么訓練出來的?垂類大模型主要解決什么問題? 垂類大模型是基于集團內的通用大模型微調的
2. 你參與過模型訓練嗎?會覺得產品是算法工具人嗎?產品視角你覺得能為模型訓練貢獻什么?
3. 你提到你們項目目前還在探索商業(yè)化路徑,那你覺得未來可能是什么盈利模式,或者說你覺得到底什么樣的ai產品能賺到錢?
4. 你怎么去定義badcase?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?
5. badcase的評估是你進行嗎,還是有專門的外包團隊?
6. 了解自動化的ai-native評估方式嗎?為什么你們不采用這種方式?
7. 你們這個知識庫主要場景是什么?傳統(tǒng)的ai不能進行這樣的知識問答嗎?
8. rag的流程是什么?
9. rag的知識庫來源是什么,其中你提到拆分邏輯,這個邏輯是怎么確定的?
10. 如何優(yōu)化rag里的badcase,提升rag效果?
三. 技術常識題
1. bert和transformer是什么,解釋一下
2. 為什么有這二者架構上的區(qū)別,使用場景上有什么不同?
3. 大模型的大體現(xiàn)在哪些方面?
4. 為什么傳統(tǒng)ai沒有像現(xiàn)在這樣跑出來
5. 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ai都是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回答的
6. 什么叫模型的過擬合?
7. 你前面也提到dpo,dpo是什么?dpo和sft有什么區(qū)別?
8. 什么業(yè)務該用大模型,什么業(yè)務該用小模型?
9. 了解注意力機制嗎?
#26實習##產品##美團##美團內推##實習轉正##技術#
需要內推的小伙伴可以用下面的內推碼哦
美團2025屆春季校園招聘暨2026屆暑期實習(可轉正)啟動啦
帶【轉正實習】的為26屆暑期實習崗
招聘崗位:技術類、產品類、商業(yè)分析類、零售類、運營類、設計類、市場營銷類、職能類、金融類、銷售、客服與支持類、綜合類等
工作城市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成都、香港、廣州等諸多城市
內推鏈接:https://zhaopin.meituan.com/m/campus?zp-from=hiring-campus-bole-elephant&staffSsoId=23765171
內推碼:RXB7BM8 (簡歷優(yōu)先篩選,流程加速推進)
美團大模型產品轉正實習面經(jīng)(已offer)
先說結論:整體看美團的大模型產品面試非常偏技術導向,面試官的水平很高,對項目的技術細節(jié)和商業(yè)化思路追問的非常細致,面了50分鐘左右;需要大家掌握基本的ai技術,對自己所做的業(yè)務細節(jié)有足夠的了解、對未來商業(yè)化的路徑有思考;我下面的面經(jīng)拆解也會分成技術常識題和項目細節(jié)兩個大部分
一. 自我介紹在面美團的轉正實習之前我只有一段中廠的ai產品實習,并不是很突出;所以我從經(jīng)驗(也就是過去的實習項目)和能力(自己的能力如何和ai產品對口)兩個維度介紹了自己,面試官挺感興趣的,所以后續(xù)問題基本是在追問這兩個部分
二. 項目細節(jié)題
1. 你們業(yè)務這個垂類大模型是怎么訓練出來的?垂類大模型主要解決什么問題? 垂類大模型是基于集團內的通用大模型微調的
2. 你參與過模型訓練嗎?會覺得產品是算法工具人嗎?產品視角你覺得能為模型訓練貢獻什么?
3. 你提到你們項目目前還在探索商業(yè)化路徑,那你覺得未來可能是什么盈利模式,或者說你覺得到底什么樣的ai產品能賺到錢?
4. 你怎么去定義badcase?標準是如何制定出來的?
5. badcase的評估是你進行嗎,還是有專門的外包團隊?
6. 了解自動化的ai-native評估方式嗎?為什么你們不采用這種方式?
7. 你們這個知識庫主要場景是什么?傳統(tǒng)的ai不能進行這樣的知識問答嗎?
8. rag的流程是什么?
9. rag的知識庫來源是什么,其中你提到拆分邏輯,這個邏輯是怎么確定的?
10. 如何優(yōu)化rag里的badcase,提升rag效果?
三. 技術常識題
1. bert和transformer是什么,解釋一下
2. 為什么有這二者架構上的區(qū)別,使用場景上有什么不同?
3. 大模型的大體現(xiàn)在哪些方面?
4. 為什么傳統(tǒng)ai沒有像現(xiàn)在這樣跑出來
5. 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ai都是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回答的
6. 什么叫模型的過擬合?
7. 你前面也提到dpo,dpo是什么?dpo和sft有什么區(qū)別?
8. 什么業(yè)務該用大模型,什么業(yè)務該用小模型?
9. 了解注意力機制嗎?
#26實習##產品##美團##美團內推##實習轉正##技術#
全部評論
相關推薦
點贊 評論 收藏
分享

點贊 評論 收藏
分享